四月二十八当日,来自全国各州府的武举人齐聚皇城校场内,开始了武举科第一场的考试。
天盛国建国百余年来对军功显赫者颇为推崇,然而如今治国的方略却还是以文治为主。
华彰帝当年将颐家贬至北疆,军中以慕容家独大,为牵制慕容家的势力扩散,近年来华彰帝与那些文臣走得很近,对文科考试重视的力度远远超过武举,也不难理解。
武举科分两场测试,外场比试武道,内场考察兵书策论。
而武道的比试是在箭靶之后的门内,里面有多少关无人知晓,危险如何每次也不一样。
观赛者可在外面透过偌大的箭靶看到里面的情形,而里面的人却不能知晓外面的情况。有时候比试上两三天的情况都是存在的。
若是第一场武艺较量无法胜出,那么第二场的策论便没有资格再参加。
考场设在皇城近郊的校场内,今日又是个好天气,阳光灿烂,站在校场的高台上朝下看去,一片开阔,尘土飞扬。
与文举相似,武举考试也是每三年一次,由武秀才到武举人,层层选拔,若是在此次的武进士科考中胜了,便可以进入殿试,由华彰帝亲自考核点出武状元等。
文举是为了出人头地,武举又何尝不是?
朝廷中紧要的职位多数由世家子弟承袭,由于祖辈或父辈的显赫声名而沾了光彩,不需要费多少心思也能平稳一生,譬如左相府的公子陌锡、陌毅,或者是当今圣上跟前的禁军统领严恪,无论纨绔或英勇,至少,家世显赫,先天足了,后天再看个人。
但那些士人、平民若是想在这朝臣的位置上分一杯羹,就必须寒窗苦读十年或者勤学武艺兵法十年,走过无数辛苦的路。
这日,兵部尚书谢炎与落驸马颐灏早早立在校场的哨塔上,看着这些武举人谨慎而忐忑地入内。
华彰帝虽未到场,却来了几个身份显赫的人物,负责统筹武举事宜和督查武举进度的落驸马暂且不论,天下兵马大元帅慕容家的独子慕容赫也来了。
慕容赫在这些举子的眼里算是个另类,他不是武举出身,也非因承袭家业而稳坐将军之位。
他是世家子弟里难得的行伍出身的青年将领,短短四年的时间由一个小小骑兵成长为征北大将军。
他爬得很快,军功一笔一笔,每一次升迁皆有据可依,朝中几多想要扳倒慕容家的人在慕容赫的军功和官爵上找不到一点把柄。
因此,对这些武举人来说,慕容赫是他们敬重的人物。
撇开家世等等,他依旧可以成为他们的榜样,就算他之前因罪连降三级,也丝毫磨灭不了慕容赫在他们心中的地位。
慕容赫之前因有伤在身,只在京营中领了个闲职,每日去报到一番,也无事可做。
这次得了华彰帝的命令来武举做评判,华彰帝兴许也是瞧中了他出身行伍这一点。
黎国舅的长子黎戍也来了,这次来却不是为了慕容赫,而是为了他们家参加武举的小狐狸。